欢迎来到东方医药网! 医药分类
百科
品牌
数据库
专属代理VIP渠道
您关注的产品:
您的手机号码:
提交电话,厂家马上单独电话您价格!
进口抗癌药,能治病却吃不起
发布日期:2014-04-09 | 浏览次数:
  随着一些抗癌新药问世,许多曾被认为“无药可救”的癌症治疗逐渐出现转机,有的甚至能完全治愈,但新型抗癌药一个疗程动辄要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令不少患者望而却步。
  “夫妻俩双双下岗,又生了这个重病,每月光吃药负担就很重。”家住南京市玄武区蒋王庙的张春友,前年被查出得了“胃间质瘤”,用“雪上加霜”来描写老张的境况一点不为过。
  “不过医生说我命大,过去这个病只能等死,现在已有一种叫‘格列卫’的药可治这个病,只是非常贵——每盒1.2万元,一盒只能吃半个月。”医生告诉老张,像他这个病,“能吃多久药,就能活多久”。听完这番话,老张又懵了:“虽然医保能报销一部分,但自费部分仍然太贵,每月就打工这点钱,吃不起。”
  据解放军南京八一医院肿瘤科刘秀峰博士介绍,“胃间质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恶性肿瘤,全国患者大概有几十万人,近年来瑞士研制的抗癌新药“格列卫”,使得该病由5年生存率不足5%提高到88%以上,实际上已成为可控的慢性病,只要吃得起药,多数病人长期生存没问题。
  同老张一样,南京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杨金华,每天要吃4粒“达希那”,每粒200元,一天就要800元,全部自费,虽然后来医药公司为他争取到“买3送9”优惠,但一年仍要花一大笔钱。
  据介绍,因环境污染加重及生活压力变大、饮食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等因素,国人癌症患病率逐年升高,全国仅胃癌每年新发40万例左右,占世界胃癌发病人数的42%。南京去年死亡的3.6万多人中,因肿瘤死亡的排第二位。
  据专家介绍,随着抗癌新药不断问世,一些昔日的绝症患者,现在不仅活得时间长、活得质量好,部分患者还可能实现正常寿命。治疗胃间质瘤的新药“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达希那”,治疗部分基因突变型乳腺癌的“赫赛汀”等等,疗效都非常显着,但这些药都价格不菲——达希那全年费用要45万元,赫赛汀也在20万元以上。
  抗肿瘤药为何这么贵?国际制药巨头之一——瑞士诺华制药销售经理告诉记者:从国际惯例看,一种新型抗癌药物的研发成本,通常需要10-15年、花费10亿美元以上成本,而上市后大约只有10-15年专利保护期,每年还需缴纳昂贵的专利保护费。因此厂家必须在专利保护期内赚回成本并实现盈利。而近年来癌症患病率虽有增多趋势,但患病绝对人数仍然偏少,因此抗癌药的使用量比起抗生素、心血管类疾病等常用药少之又少,供求关系决定了新型抗癌药的价格必然昂贵。
  在欧美发达国家,新型抗癌药的价格本就非常贵,进口到国内后,还要在此价格基础上再加许多“制度成本”,比如按照规定,内地医院可在实际购进价的基础上加价10%-15%,这样就让抗癌药“贵上加贵”,同样规格、剂型的赫赛汀售价,香港约比内地便宜1/3。目前,只有少部分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且报销比例偏低,大多数抗癌药仍需患者自掏腰包。
  “抗肿瘤药贵,是因为多数在专利保护期内的新型抗癌药得依赖进口。”业内人士介绍,中国是仿制大国,但是创新能力不强,目前国内新型抗癌药几乎都是仿制药,进口抗癌药的价格自然降不下来。要让癌症患者吃得起药,最终要靠自主创新。
  目前我国药物自主创新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比如政府对创新型药企扶持力度不够,药品审批要求非常苛刻、审批时间过于漫长,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药企投入创新的资金和人力不足,创新药物市场投入产出回报偏低……这些因素都成为抗肿瘤药自主创新的羁绊。专家建议,政府应当在财政政策、专利保护、产业集聚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药品自主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让国内癌症患者能吃得上、吃得起自主创新的抗癌新药,然而这个过程注定相当漫长。
文章推荐

找产品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