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药品信息证书编号:(苏)-经营性-2020-000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B2-20150023 Copyright ©南京瑞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3-2020 yaoz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师支持:北京易欧阳光律师事务所
2011年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出口市场虽有亮点,但总体情况令人担忧。我国主要的解热镇痛类原料药产品多用于出口,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很高,许多生产企业工艺陈旧、产品档次低,难以进入高端市场,在没有产品优势的情况下,企业间只能靠压低价格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市场趋紧-货源紧俏-价格上扬-扩大产能-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如此循环往复,已成解热镇痛药行业发展之痼疾。
究其原因,与我国解热镇痛药的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多年来,我国解热镇痛行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成倍增长,规模优势渐渐呈现,但技术优势、质量优势有待确立。企业规模和产量的扩大靠的是新增生产线,盲目扩大产能,还没有完全摆脱粗放型增长的模式,在技术改进、质量提高等诸多方面进步不明显,只讲规模效益不讲技术优势,势必影响产业今后的发展,从而造成行业循环往复的价格大战,受损害的只能是中国的解热镇痛类药品产业以及自然环境。
多年的市场无序竞争已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抗风险能力异常薄弱,如何寻找标本兼治的破题之举的关键,在于研发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精、优产品,淘汰生产周期已进入衰退期的品种,向高端、特色原料药延伸,提高产品质量,培育知名品牌,优化产业结构,只有这样,中国解热镇痛类原料药才有可能彻底走出市场低迷的困局。
更多资讯,请点击东方医药网 https://www.yaozs.com/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