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药品信息证书编号:(苏)-经营性-2020-000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B2-20150023 Copyright ©南京瑞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3-2020 yaoz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师支持:北京易欧阳光律师事务所
东方医药网提醒据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提供的数据,市场上现有的3500多个制剂品种中,供儿童使用的只有60种,所占比例仅为1.52%,国内市场90%的药品没有适用于儿童的剂型。儿童用药紧缺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
儿童用药空白,其实是我国医药企业不愿投巨资研究开发新产品的直接反映。按照现行的药品定价原则、药企捉襟见肘的研发投入以及业绩评价机制,鲜有企业乐意把研发资金投入到标准高、周期长、风险大、消费者挑剔的儿童用药物的研发、生产上,尤其是研发实力相对较强的国有企业,更愿意在“短平快”的仿制药上下功夫。
儿童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必须把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放到首要位置。加强对消费者的安全用药知识教育特别是儿童家长的教育是当务之急。要从家长这一源头抓起,卡住医生这一环节,通过医生教育、医学科普等树立儿童用药的安全理念,通过消费者教育、需求导向以及市场倒逼等,逐渐减少医生给儿童开成人药、“吃药靠掰、剂量靠猜”的情况。
由于儿童身体抵抗力较弱、独生子女等情况的存在,决定了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有着不一般的药品消费需求与潜力。据估算,我国3亿儿童的药品消费潜力高达500亿元,可以佐证的是惠氏、施贵宝等知名跨国药企一致看好儿童药品市场的空白状态和强劲的增长前景,在这一领域早早布局并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儿童维生素90%以上的份额被惠氏、施贵宝等外企垄断,中国儿童吃“洋药”的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亟需转变的,还有上到监管部门,下至制药企业的思想观念。在我国,儿童用药“成人化管理”等不正常做法极为普遍。譬如对儿童用药的价格管制就基本照搬了成人用药模式,在各级招标中儿童用药同样是“唯低价是取”;并没有真正考虑儿童用药的研发、临床、加工、包装以及营销等成本都高于其他药品的现实。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