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药品信息证书编号:(苏)-经营性-2020-000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B2-20150023 Copyright ©南京瑞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3-2020 yaoz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师支持:北京易欧阳光律师事务所
东方医药网导读:调查发现,近期各地医院与药品配送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的消息频频出现,且这些药品配送企业背后,均有大型医药集团的身影浮现。而面对大药企强大的竞争实力,以往固守本地的小型药品配送企业,身上的压力愈发增大。
“根据医药流通业"十二五"规划,行业整合是大趋势。”5日,某券商医药生物行业分析师罗钟祥向导报记者表示,上述现象并不少见,今后会有更多有竞争实力的大型药品配送公司出现,部分零散医药流通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结局。
1日,威海市上空蓝天白云,但是当地的药品配送市场却是战火弥漫。就在数天前,海王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威海海王医药有限公司(下称“威海海王”)于2月7日与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签订了“药品阳光集中配送协议”,成为该医院主要配送商,初期药品配送比例就达到该院使用量的80%,预计2013年将为公司带来销售收入9600万元左右。
海王生物曾在过往公告中对“阳光集中配送”有过描述,将其定义为一个市或一个地区为单位,在完全遵循国家相关药品管理制度、价格和医院用药选择权前提下,由一家综合实力最优的药品配送企业完成各医疗机构主体用药的集中配送工作。
“就是把以前很多人干的活交给一个人负责。”罗钟祥说道,以往医药流通行业极度分散,一家医院的药品由多家批发商供给,增加了流通成本以及管理成本。药品网发现,在2009年新医改启动后,这种选择配送企业统一配送的方式受到政策鼓励,而海王生物等在流通领域已有探索的企业,敏感把握住机会,迅速拓展了业务。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