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药品信息证书编号:(苏)-经营性-2020-000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B2-20150023 Copyright ©南京瑞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3-2020 yaoz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师支持:北京易欧阳光律师事务所
来源:大洋网
3毛钱一支的氯霉素滴眼液, 2元/支的红霉素,这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廉价药已经在市场上消失。日前,一则“一千万甲亢患者遭遇断药危机”的消息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昨天表示,由于不少廉价药品招标价长期低于成本价,企业无利可图,停止生产,我国廉价药品正以每年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然而,也有专家认为,应理性看待廉价药的“退市”。很多廉价药消失,其实是医疗水平进步的体现,不完全是药企因为利润低不生产。比如氯霉素滴眼液被诺氟沙星滴眼液取代,就是因为安全性考虑。
文/记者肖欢欢
廉价药以每年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与全国各地一样,在广州,治疗甲亢的廉价药同样面临缺货。中山二院内分泌科程桦教授昨天表示,“现在他巴唑已经炒到10倍以上的价钱,卖到20多元一瓶,都是一些偏僻的药店剩下一些。我们医院早就没有他巴唑了,赛治也经常断货。”她说,他巴唑以前大部分国产,小部分进口,现在进口需要多了,供货跟不上,经常会断货。程桦表示,目前他巴唑的价格只有2元多,实在是太便宜了,所以很多企业不生产了。
实际上,甲亢药物短缺只是这些年来廉价药物短缺的一个缩影。5元/包的盐酸环丙沙星胶囊,0.3元/支的氯霉素滴眼液,11元/支的鱼精蛋白注射液,2元/支的注射用红霉素……这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廉价药品目前已经基本上买不到。
在医药行业,如果一种药只有一家企业生产,一旦该企业停产了,这个药就消失了,这种药在业内被称为“孤儿药”,鱼精蛋白就是如此。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昨天表示,我国廉价药品正以每年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另一种说法:
有些廉价药消失 因医疗水平提高
广东省健康研究所所长唐礼清昨天表示,要理性看待廉价药“退市”,很多廉价药消失,其实是医疗水平进步的体现。
一是有些药物,由于副作用、疗效不足被逐渐淘汰,由危险性更小的产品替代,最典型的就是抗生素类药物。由于以前抗生素滥用较严重,致使其耐药性增强,需要用更高级别的才行,比如氯霉素眼药水治沙眼,多数时候已被诺氟沙星眼药水取代。氯霉素眼药水在一开始使用时消除沙眼效果不错,但使用多年后会产生耐药性,治疗沙眼的效果就会下降。由于人们对此类药品要求更高,更注重眼部保健,传统的眼药水用的人少了,慢慢就消失了。
国家卫计委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中国非处方药协会专家孙忠实也指出,以前那种3毛钱一支的氯霉素滴眼液,不少人就认为它的安全性不够而弃用。
二是有些廉价药品“隐退”是因为安全原因和工艺改进。孙忠实举例说,硝酸甘油是心脑血管病用药,也是救命药,价格也很便宜,只要几元。但这种药性质极不稳定,很多标注有效期在一年内的硝酸甘油不到一年就有可能失效,因此很多药厂由于技术不到位,生产的硝酸甘油质量不达标而慢慢放弃生产。
“低价药荒”是何因?
原因一:利润微薄
招标机制只要低价形成倒逼
于明德分析,目前看,最主要的还是一些廉价药品招标价格太低,导致企业利润微薄,甚至零利润,不愿意生产。因为招标由各个省分别进行,招标办是临时组织起来的一个不太懂药品生产、流通的机构,在招标价格上总是选择越低越好,全国范围内也是选最低价格。由于招标部门离企业比较远,所以企业的话它通常听不进去,认定这个价格可以继续降,最终逼死低价药。
原因二:医院的错
医院喜用贵药“逼”死廉价药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公立医院把持着全国8成左右的药品销售终端,又垄断着处方权,双重垄断直接导致了医院对用药市场的垄断。因此廉价药短缺的主要原因在于医院,医生不爱用,自然就没有市场需求,药厂自然不愿意生产。此外,使用廉价药医生获得的回扣低,也是医院更倾向于使用贵一些的药品的原因。
原因三:成本上涨
廉价药无利可图无奈退出
于明德表示,当前我国药品生产能力还是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只要有一分钱的利润,都有人生产。县乡医院,私人诊所,都愿意用便宜药来吸引患者。他认为,目前药品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成本在不断提高,但廉价药的最高零售价却没有得到相应的上调,有的药价甚至十多年都没变过。以常用药红霉素、青霉素为例,如今的价格差不多都还是5年前的价格,廉价药利润空间越来越微薄,甚至不能保本。
换个马甲涨涨价
药企爱玩小花样
孙忠实也表示,国家对一些规格药物制定最高零售限价,一些药企就玩起花样,变个规格、剂型,换个包装重新上市,这样价格就不再受限制。比如维C银翘片、感冒伤风胶囊等,在市场上已经很难找到老版本,它们其实就是换了“马甲。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