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公布的低价药清单已有一段时间,部分省份也公布了本省的低价药清单,更有企业迅速跟进,公布产品提价计划,例如上市公司嘉应制药抢提价“头啖汤”,同时更多的企业处于观望状态。
对于低价药清单,众说纷纭,有人非常看好,认为对部分企业构成重大利好,尤其看好低价清单里的独家品种,也有不少人士持谨慎态度,认为低价药多为竞争非常激烈的产品,想要提价并不易,笔者想在这里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低价药的提价容易,但提价后能够带动销量的增长才是关键,这里就必须要认识到药品销售的规律,核心考验的是企业的政府事务能力、终端推广能力和市场管理能力。
第一大能力:政府事务能力
政府目前已经放开低价药零售价限制了,只要日治疗费用不超标准,理论上企业可以自主提价,但实际上政府绝不会任由企业随意提价,对于提价幅度过高的产品肯定会重点关注,对企业而言,提价过低,难以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提价过高,难以符合政府的要求,这里考验的就是企业的政府事务能力,能否说服各地政府接受产品适当幅度的提价,这是个艰巨的任务。
第二大能力:终端推广能力
对于临床品种而言,药品的销售关键利益人是医生,只有让医生认可产品,有动力推荐患者使用,才能真正的实现销售,对于少数短缺产品而言,不太需要做临床医生的工作,医生会主动推荐患者使用,但对大部分产品而言,并非临床短缺品种,即便企业通过提价获得合理的利润空间有动力生产了,企业仍然需要投入费用做临床医生的工作,考验的是企业是否有临床终端推广队伍,提价的费用空间是否够大。对于OTC产品而言,同样考验的是企业是否有药店终端队伍,提价后的费用空间是否能满足药店的利益需求以及终端促销活动。
第三大能力:市场管理能力
对于目前有一定销售规模的低价药产品而言,一方面,由于价格过低,盈利能力普遍偏低,另一方面,企业擅自提价势必会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是否有强大的渠道管理能力和终端维价能力成为提价的关键因素,这也是众多企业的痛点所在。
笔者咨询过不少企业,其中也不乏品牌大产品,价格普遍偏低,但企业往往难以提价,核心原因是企业对渠道和终端的管理能力普遍偏弱,造成想提价却不敢提价的尴尬境地。低价药价格政策已经松绑,企业在提价之前,最好想好是否具备上述三大能力,不具备还是小心为好,不然提价成功了也转化不了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