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药品信息证书编号:(苏)-经营性-2020-000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B2-20150023 Copyright ©南京瑞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3-2020 yaoz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师支持:北京易欧阳光律师事务所
为量化周围神经病(peripheral neuropathy ,PN)发生风险与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的关系,来自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 Etminan 博士科研团队展开了相关研究,这一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 Neurology 杂志上。
该课题采取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 2001—2011 年内美国 45 至 80 岁间首次被诊断为周围神经病、多神经病或药物引起的多神经病男性患者。同时设立 4 个相应的对照组。作为一种灵敏度分析,另外,同时量化口服非那雄胺与周围神经病变风险的关系(非那雄胺预计不会增加周围神经病变风险)。
本研究采用条件式 logistic 回归的方法计算口服氟喹诺酮患者的比值比(RRs),为调整以下影响因素: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和呋喃妥英、灭滴灵的使用。
本试验中,实验组共 6226 人,对照组为 24904 人。研究结果显示,口服氟喹诺酮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风险高;初始口服氟喹诺酮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的风险最高;而口服非那雄胺与周围神经病变风险无关。
本研究得出结论,口服氟喹诺酮患者,尤其是初始口服氟喹诺酮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风险高。因此,在临床上,对于氟喹诺酮的使用,我们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谨慎行事。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