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医药网导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拓展到卫计部门,主要是提高社会人群的健康水平。韶关市卫计局副局长郭伟强告诉记者,近年来,全市卫计系统依托基层卫生体系,建立卫生信息化服务平台,规范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同时做好卫生监督协管和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有效促进了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51万多份
郭伟强告诉记者,市卫计系统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主要有11项,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重性精神病、适龄儿童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和处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和卫生监督协管。
2013年,全市投入基本公共卫生经费1304.57万元,建立健康档案251.96万份,有效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宣传,全市3岁以下儿童、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分别为95.28%、96.67%,计划免疫一类疫苗接种率均≥95%,为28.10万名65岁以上老人、16.99万名高血压病人、4.30万名糖尿病病人、1.75万名重性精神病人提供健康服务,传染病管理和基层卫生监督协管职责得到较好落实,促进了本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的开展。
做好预防保健提高疫苗接种率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据介绍,我市高度重视预防保健工作,稳定保持较高水平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2013年,全市开展了含麻疹成分疫苗的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工作,有效降低了我市麻疹发病率。全市各接种门诊与省级平台的接种信息联网,实现了“一地建卡,异地接种”的目标,提高了我市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水平,方便了群众。
据统计,2013年全市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10月下旬全省免疫规划工作督导评估组在我市曲江区白土镇、新丰县的黄礤镇,现场随机抽查84名儿童,没有发现漏种情况。全市已连续21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白喉也保持零发病,麻疹、乙脑等传染病处历史最低水平。新生儿乙肝发病率大幅度降低。
加强卫生监督启动中医药健康管理
卫生综合监督协管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是国家新增的2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市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全面加强三级卫生监督体系建设,2013年全市10个县(市、区)已聘用300名卫生监督协管员,网络覆盖97个乡镇卫生院和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配备基本办公场所和设备、建章立制、规范信息报告与处置、强化培训考核等方式,让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对10个县市区开展边检查、边解答、边辅导的方式,加大稽查效力,提高全市卫生监督协管同质化水平。
2013年,我市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65岁以上老年人和0至36个月儿童纳入服务对象,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调养保健服务。
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生命健康关乎每一个人。郭伟强告诉记者,市卫计局在加强培训,提高卫计系统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工作水平的同时,积极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人群的健康意识。
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常见病多发病和其他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咨询服务,利用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影像资料、黑板报、宣传栏、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手册,心理咨询、住院宣教、慢性病随访、各种卫生宣传日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群众的不良卫生习惯,起到较好的健康促进作用。
我市还积极开展“无烟单位”或“无烟医院”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已经有58家单位成为了“无烟单位”。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