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医药网导读:经过3年综合改革,广州市建立了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可也存在一些问题。为破解难题,广州市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人才培养、运营管理、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把资源布局好
制定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实施方案,将所有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纳入市重点建设项目,每个区、县级市建设至少一所三级规模综合医院,每个街道或3.5万~10万居民设置一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镇至少有一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加快推进卫生院周转房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引导中心城区优质资源向城市发展新区、副中心转移,以适应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
把线网连通畅
第一,选择7个区开展区域医联体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新模式。在中心城区以医联体为载体,建立检验、影像诊断资源共享平台,在医联体内实现检验结果互认。在社区中心设大医院预约挂号工作站,社区“上转”病人可享受免挂号费、优先预约专家门诊、优先安排辅助检查、优先安排住院服务。在城乡结合部实行紧密型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完善网底建设。
第二,利用医保资金杠杆作用,出台医保政策,通过降低参保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报销的起付线、拉开基层医疗机构与其他机构报销比例等政策,引导病人到基层就诊。
第三,实施“智慧卫生、健康广州”工程,初步建成广州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库。通过“广州市民健康服务信息系统”,居民可进行健康档案信息查询、获取健康教育知识等操作。同时,通过系统联网的医生,可调阅患者的健康档案,方便医生获取有关的就诊信息。
把医生调度好
广州市出台新政策,允许各区按照“定编定岗不定人”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增加人员编制。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水平动态调整机制,赋予各区调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奖励性绩效工资自主权,适当增加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实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为基层培养具有研究生水平的骨干队伍。设立全科医生津贴,单列全科医生科研项目,为基层全科医生提供晋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