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医药网导读:经过一个多月试运行之后,广东省网络医院于10月25日正式上线启用,这是全国首家获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许可的网络医院。这一颠覆传统模式的新型医院是如何运作的,引起社会各方广泛关注。11月初,据实地探访发现,目前广东省网络医院已接诊上千名患者,共设网络问诊点30个,药店与社区医疗机构的比例约为9:1,药店参与度远超社区。
医生在网络医院的诊室里,患者在各自不同的网络问诊点上,通过网络视频,医生询问病史、用药史、检查结果等情况后,为患者开出电子处方。这样看病不仅新鲜,而且方便,既盘活了医疗资源,又丰富了看病模式。然而期待之余也有疑问,如此有前途的一种看病方式,为何药店争着开设,而社区医疗机构等最缺技术指导的医疗机构,反而参与热情不高?
药店之所以争着开设网络问诊点,无外乎想通过这一方式来吸引患者。当医生为患者开出电子药方后,药店就近把药卖给了患者,不仅销售了药品,而且也免去了聘请坐堂医生的成本。对于药店而言,网络问诊点自然是一个积极争取的紧缺资源。
然而社区医疗机构则不同,当前基层医疗机构已基本实现了药品零差价,他们卖药不赚钱。而且网络医生推荐的药,可能并不在他们的基本药物目录之内。得到网络医生处方的患者,可能在社区拿不到药,反而增加了社区医疗机构的麻烦。没有利益而有麻烦,社区医疗机构很难有太高的参与热情。
事实上,一些争取到网络问诊点的药店,仅仅因为医生向患者提出了“多锻炼少吃药”的建议,就认为利益受损,从而对网络医院产生抱怨,需要网络医院反过来进行安抚,希望他们“不能只看眼前,而要看到长远”。这样的安抚给人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难保网络医院在问诊过程中,不会带了促销药品的因素,也难保无利可图之时,这种看病模式会遭到相关机构的冷遇,如何让网络医院既保持活力,又不至于变味,是一个待解课题。可见,网络医院要想有光明的前景,先得认识到药店热社区冷隐含的潜台词,并处理好发展与利益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