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方医药网! 医药分类
专属代理VIP渠道
您关注的产品:
您的手机号码:
提交电话,厂家马上单独电话您价格!
代理商如何应对厂家“翻脸不认人”
发布日期:2016-08-26 | 浏览次数:

 

经销商经常骂厂家翻脸不认人,以后不要骂了,因为我自己干营销二十多年,过了河不拆桥的厂家,我压根就没见过。

经销商是一张随时会被撕票入场劵

如前文所言,做终端的人一定越来越多。市场维护一定越来越细。这就意味着经销商的趋势一定是小型化和专业化。

小型化:经销商的代理区域会越来越小,珠三角长三角发达城市经销商已经开到了乡镇级,只有经销商区域小的时候才能真正的做到精耕细作维护市场。

专业化:厂家会在一个区域开几个渠道经销商:专门做餐饮的经销商、专门做超市的经销商、专门做流通的经销商、专门做团购的经销商……

经销商成了厂家不断做细市场的一张入场券

就像一张电影票,进门之前有用,进门之后往往就会被撕票”——被撕成小块,最后就有可能扔掉。一样的道理,厂家必须依靠经销商的力量才能低成本启动新市场(用电影票进场),随着产品在当地市场的成长,厂家会逐渐加大在当地的人力投入和市场主控权,也可能会密集分销增设经销商(把一张大票撕成小块),在部分区域有可能直营(有可能把电影票扔掉)。

回顾一下中国30多年的营销历史,哪个厂家不是靠翻脸不认人发展起来的?这是市场游戏规则,是必然结局。

大约在1992年前后,厂家喊出第一个口号:从大户代理到密集分销。从那以后曾经风光一时的华北总代理、华南总经销们纷纷头颅滚滚,血迹斑斑,现在别说总代了,省级经销商都罕见。

1995年前后,一些企业开始喊终端销售的口号,经销商的区域地盘更小了,而且不得不走出门去进货做陈列。目前消费品行业呆在家里等生意上门的坐商大都已阵亡

1997年随着几个外资消费品企业的通路精耕计划展开,预售制变得越来越普遍,厂家业务代表亲自拜访终端拿订单给经销商送货,经销商进一步退化成送货司机。

2000年后大卖场蓬勃发展,厂家开始逼着经销商拿一般纳税人资格、出费用、招导购员做超市,经销商交了无数学费刚刚学会做超市。国际连锁们又纷纷提出要和厂家直接合作,越来越多厂家开始直营大卖场了。不少厂家选择经销商做卖场服务商利润后返模式:经销商给超市送货(算是厂家经销商的货给超市供货),超市給合同乙方(厂家)结款,经销商月底凭超市收货单和厂家对账,厂家给经销商还货,同时根据送货金额给经销商几个点的配送服务费。

以前经销商是上帝,大的经销商甚至敢跑到厂里发飙摔总经理的杯子,动不动就提条件你再不给我几个点我就不做了。现在经销商还是上帝,只不过不再独家经销,所以上帝比较多,甚至一个县城就有两个上帝,甚至满街都是上帝。以前的上帝很牛,现在的上帝则比较被动——你必须听话,听话才是上帝,如果不听话,弄不好厂家就会给你上刑,最后还可能要让你上路

厂家为生计、必须把经销商区域划小把市场做细,这是商业规律。超市为生意计,希望和厂家直接合作,拿到更多支持,这也是情势逼人。青蛙要活蛇要饱,秦香莲和皇姑都有理,只有陈世美不是人!难为经销商成了过河就拆的桥。难怪有经销商抱怨:品牌是厂家的,市场是终端的,我们经销商只是个拉皮条的,经销商之间的倾轧我们其实不怕,最怕的是厂家变卦,说不让我们卖我们就没有利润了。

经销商如何面对自己被翻脸不认人的命运

先知先觉,顺势而为,打造自己在小区域和某个专业渠道精耕细作的核心竞争力。无数事实案例证明,经销商在自己的小区域里精耕细作获利益绝对会比跑马圈地粗放经营管理大市场更多。

开辟新机会,前向发展比如自建终端做卖场、后线发展比如自己OEM乃至成为生产厂家、或者进入新行业、或者被动接受淘汰。

结构决定功能,未来经销商能代理更大区域的唯一原因不是你的销量大,而是你能有足够的团队和能力把市场做细致。所以未雨绸缪做好架构保障,加人加车开设分公司办事处甚至争取与厂家组建联销体,使自己可以精耕细作更大的区域更多渠道。同时对内管理挖潜、对外争取更好的产品组合消化费用成本,最终才能给自己争取更大的地盘和生存空间。

依靠别人而生存必然是不行的,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有自己的生存法则,避免被淘汰,自己强大了才不会被别人打。经销商需要有自己的营销方案,避免被厂商带着走!

 


文章推荐

找产品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