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药品信息证书编号:(苏)-经营性-2020-000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B2-20150023 Copyright ©南京瑞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3-2020 yaoz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师支持:北京易欧阳光律师事务所
2016年10月14日,安徽省代理省长李国英主持召开会议,专门听取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情况汇报,并作重要讲话,提出采取“1+5”模式,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即,在法律的总体框架下,建立预防、监测、处置、发展服务和工作等5大体系。
10月18日,安徽省局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了李国英重要讲话精神,并对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建立完善“1+5”模式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进行了认真研究部署。近日,安徽省局制定了贯彻落实方案,从6个方面细化了具体贯彻措施,并明确了责任处室和进度时限。
坚持依法办事、于法有据
一是进一步深化《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培训。二是重点开展“对照法律找差距”专项活动,对照法律法规要求,认真梳理查找哪些法定职责没有履行到位或没有履行,及时查缺补漏,消除法定职责履行的空白点。三是及时修订食品药品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裁量适用规则和裁量基准,强化执法信息公开。四是加快推动地方立法进程。《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草案已对尚属立法空白的食品生产小作坊、小摊贩的监管进行了明确。目前,条例草案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报请省人大审议。五是积极开展立法调研,结合上位法的修订及我省食品药品监管实际,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地方法规体系。深入开展食品药品监管规范化建设,通过建章立制填补监管政策法规的空白点。
建立完善预防体系
一是突出源头治理,严把食用农产品入市关,严格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从源头提升食品药品质量。二是完善食品药品地方标准体系,以严格的标准将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压缩在最低范围内。三是深入推进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管理,加大对安全风险大的企业的检查力度,针对性防控风险。完善风险监测体系,实现食品、基本药物和高风险药物抽检品种和抽检指标的全覆盖,提升抽检的问题发现率。三是加强风险研判,充分运用许可备案、认证审评、日常监管、稽查办案、抽检检验等各类业务数据,科学研判食品药品风险,有针对性实施监督检查,将风险消除在未发之时。四是建立食品药品风险预警机制,对于监管中发现的风险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出预警提示,防范避免风险进一步扩大。
建立完善监测体系
一是做优省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加快改善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检验检测条件,开展检验扩项认证工作,逐步实现检验参数全覆盖,核心检验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发挥其在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业务和培训方面的龙头作用。二是做强市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加快推进16个市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项目,使市级具备常规和优势项目的检验检测能力,满足批量、快速、准确检验检测和区域监管的技术保障需求,逐步成为全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的骨干力量。三是提升县级食品检验检测能力。支持具有地方特色,基础较好的19个县建设区域性县级食品检验中心,使其具备常见食品微生物、重金属、理化指标的检验检测能力。积极申报国家组织的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四是稳步建设乡镇和社区食品安全快检体系,尽早实现快检筛查不出乡镇的目标,切实发挥食品安全初级“过滤网”的作用。五是加强移动的快检平台建设。研究制定各类食品快检车车型所需搭载的快检设备清单,为市县做好食品快检车项目提供依据和指导。
建立完善处置体系
一是完善应急处置预案。结合新《食品安全法》,对《安徽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预案修订代拟稿已于2015年11月提交省政府审定。目前已启动《安徽省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二是健全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和协助机制。进一步强化省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急管理专家委员会职能作用;在与江苏、浙江、上海、湖北、江西等省(市)签署“长三角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框架协议”、建立“长江经济带应急协作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进一步密切与本省卫生、公安、农委等食药安委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协作。三是健全舆情管理制度。完善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出台《安徽省食品药品安全舆情监测与处置管理办法(试行)》,与第三方合作开展24小时网络舆情监测,在第一时间进行舆情研判、处置并引导舆论。四是提升应急能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演练、桌面推演和案例式教学。加大对市县两级应急办公、取证、快检和保障装备的配备力度,增强快速处置和反应能力。
建立完善发展服务体系
一是提供行业信息服务。做好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解读和解读、品种注册、生产许可认证等信息发布等工作,为企业及时了解政策法规新要求和行业发展新动向提供信息支持。搭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为企业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提供专业服务。为中药材、配方颗粒等产业集聚区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咨询。鼓励食品药品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行业信息服务。二是开展产业审评服务。采取建立审批项目合并检查制度、技术审评部门咨询接待制度,协调推动出台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配套支持政策,对新开办、改扩建企业给予其政策引导和技术帮扶,拓展生物制品和进口药品检验领域等一些列措施,予监管于服务,在严把审评审批关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政务和技术服务。三是开展企业增信服务。建设实施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强化企业品牌意识,营造“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的氛围。
优化完善工作体系
一是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强县乡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优化县乡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设置,提升县乡食品药品监管队伍能力素质,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运行机制,压实监管责任。二是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四化”(规范化、信息化、网格化、痕迹化)建设。尤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快建设监管数据中心,完善风险分级监管系统,推进行政执法系统二期项目建设,建设食品安全抽检二级站等,提高监管效率。三是进一步加强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四员”队伍建设。县级财政按照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补助标准,在2017年底前建立相对稳定的协管员、信息员报酬补助保障机制,切实发挥“四员”作用。四是加快建设专业化食品药品职业检查员队伍。目前,省食品药品审评中心审评检查员约30名,距离建成职业化审评检查员队伍尚缺150人,计划今明两年年通过社会化购买服务方式,外聘专职审评检查员50名。
安徽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后五年安徽要“加快构建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近年来“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加强食品药品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全面推进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管理”“落实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等10余项食品药品安全重大任务,先后被列入省委常委会年度重点工作,得以全面实施、重点推进。在安徽省政府新提出的“创新”“扶贫”“平安”“民生”四大重点工作板块中,食品药品安全被列入“平安”和“民生”两个板块,受到高度重视。在国家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与关心指导下,安徽省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全省食品药品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安徽省局实施的行政审批改革、基层监管能力提升、风险分级管理、监管信息公开、风险抽检监测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均走在全国系统前列,为总局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先试经验。安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得到了全省各界的广泛认可,在省第十大党代会上,省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恒秋光荣当选中共安徽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