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方医药网! 医药分类
百科
品牌
数据库
专属代理VIP渠道
您关注的产品:
您的手机号码:
提交电话,厂家马上单独电话您价格!
怎么预防传染病
发布日期:2014-11-28 | 浏览次数:
东方医药网导读:传染病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其特点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并且能在动物和人群或人群间传播。自然界的微生物种类是天文数字,这其中仅有一小部分是对人类致病的,也就是所谓的病原微生物。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和螺旋体。另外,有一些寄生虫和昆虫也会寄生于人体,并具有传染性,也被归入传染病病原体范畴。
传染病的主要特点是:有确定的病原体,较强的传染性,并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传染病流行的过程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乏任何一个要素,都无法造成传染病的流行。详细了解和预防一种传染病,除了需要搞清楚这种传染病的三要素外,还需要进一步搞清楚该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和治疗方法,并研制出有效的预防性疫苗。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断接触多种微生物,其中有一些微生物由于本身特点或者经历了适应性的突变进化过程,能够进入人体细胞,并能够在人体内完成全部或部分生命过程,成为可以感染人体的微生物。
这些可以感染人体的微生物里,有一部分在生命周期过程中会对于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很容易导致宿主的死亡,它们不容易在人群中大规模播散,于是在历史的进化过程中被自然选择后清除掉;还有一部分微生物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却不会导致宿主出现非常严重的症状,更不会导致宿主死亡,于是就被留存下来,与人类一起进化,而且微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变得对宿主的损害越来越小,于是能够更长时间的在人体内留存,比如肝炎病毒,疱疹病毒等。另有一些微生物,它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人体间达到了互相适应,互不损害对方的共生状态,甚至还会帮助宿主完成一些代谢功能,于是会被宿主选择性的留存下来,如人类肠道中的一些共生菌。
由此可见,与宿主共进化时间越长的微生物,对宿主伤害往往越小。在一种微生物从一个宿主迁移到一个新的宿主中,往往会给新的宿主造成较大的伤害,如一些禽流感病毒,在禽类中低致病,但感染人体后会导致人体出现较严重的症状和较高的死亡率。SARS冠状病毒从蝙蝠向人群播散也是一个例子。
当然,一个病原体对人体的伤害,不能够仅仅从致病力一个指标来评判。一个致病力很高的病毒,但是传播能力不强,如果传染源容易控制,便不会造成大规模的流行。狂犬病病毒感染狗或人后,几乎会造成100%的死亡率,但是这种病毒不会通过空气传播,病毒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了促进自己传播的能力,如会导致宿主出现疯狂和攻击性。一个致病力不强但具有很强传播力的病毒,一样不容小视,比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没有疫苗的保护下,易感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70-95%。而且,在大多数时候,传染病的传播力更为重要,比如一旦病原体在人际间建立很好的传播能力,将很容易造成传染病的大流行。所以,要较为全面的认识一个病原体对于人类的伤害性,需要从感染力,致病力,数量和变异性上进行综合评价。
任何一个传染性疾病都存在传染源,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经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患者:这包括了急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或病原携带者。患者会通过呼吸,尿液,粪便和血液 (损伤或医疗)等方式排出病原体;     
受感染动物:比如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禽类,感染狂犬病病毒的犬,感染弓形虫的猫等。
传播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种病原体的传播能力。常见的传播途径有:
呼吸道传播:病原体会较为稳定的存在于空气中的气溶胶或飞沫,在其他个体呼吸入后发生感染,如麻疹、结核病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等。消化道传播:人群通过食用或使用病原体污染食物、饮水和餐具等获得感染,如甲型肝炎,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霍乱等。血液、体液传播:这类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病人的血液或/和体液中,通过使用被污染的血制品、分娩、性交等传播,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等。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个体之间直接或间接接触而获得传染,如血吸虫病,钩虫病,流行性感冒、破伤风等。能通过接触传播的病原体往往同时存在其他的传播方式。虫媒传播:有些病原体可以感染吸血节肢动物,如蚊子,人虱,白蛉和蜱虫等,可通过这些虫子叮咬不同个体而造成传播。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疟疾,黑热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等。母婴传播:又叫垂直传播,是胎儿在母体内或者在分娩过程中感染母体病原体的传播方式,常见的传染病有乙型肝炎和艾滋病等。
易感人群是传染病病原体的承接者,他们同时还起着传染源的角色。易感人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如没有接种相应预防性疫苗的人群;免疫力低下,如患有基础疾病或年纪较大的人群;较容易接触到传染源,如医生,护士和从事动物养殖场工作的人群。
控制传染病最高效的方式在于防控,由于在传染病的三个基本条件中,缺乏任何一个都无法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所以对于传染病预防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
控制传染源:这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方式。对于人类传染源的传染病,需要及时将病人或病源携带者妥善的安排在指定的隔离位置,暂时与人群隔离,积极进行治疗,护理,并对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和用具等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然而,如果是未知传染源,特别是动物担任的传染源,由于其确定需要流行病学的因果推断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上得到充分的证据,有的时候并不是很容易得到确切结果,尤其是突发急性传染病发生时,想要短时间内锁定传染源更是困难。不过,一旦确定传染源后,需要及时采取高效的措施控制传染源,以保证传染源不会继续将病原体向易感人群播散。切断传播途径:对于通过消化道传染病、血液和体液传播的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切断传播途径是最为直接的预防方式。主要方式在于对于传播媒介阻断,消毒或扑杀。如对于污染了病原体的食物或饮水要进行丢弃或消毒处理,对于污染了病原体的房间或用具要进行充分的消毒,对于一次性的医疗用品在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消毒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在虫媒传染病传播季节采取防蚊防虫措施等。同时,对于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预手段也是极为必要的,如促进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对使用针具进行消毒,对会发生高危性行为的人群进行安全套使用的宣传教育等。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也是传染病预防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往往是较为容易实现的预防方法。对于已经有预防性疫苗的传染病,给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是最为保险的方法,如婴儿在出生后进行的计划免疫,对于传染科医生,护士,从事传染性疾病研究的科研人员和从事禽类养殖工作的人员等接种相应的疫苗。历史上,人们利用高效的疫苗已经成功的攻克了天花,证明对于易感人群的保护在传染病防治上起到了重要角色。对于没有预防性疫苗的传染病,对于易感人群的保护可以采取改善营养,加强锻炼等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方式进行,必要时也可以采取对易感人群的暂时隔离。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很多,这包括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如环境,气候,社会经济条件,人民生活水平,人口流动,交通方式等等。随着生物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传染性疾病,人们已经拥有越来越高效的预防性疫苗和治疗药物,极大的提高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成功率。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型城市的产生,交通的便利,也使得传染病的传播越来越容易。为了更好的应对传染病,特别是新型突发传染病的发生,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全球突发传染病预警和应对系统,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范围,人们对于新发传染病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方式已经规范化和常态化,可以较为从容的应对突发事件。

更多资讯请点击:东方医药网
文章推荐

找产品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