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药品信息证书编号:(苏)-经营性-2020-000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B2-20150023 Copyright ©南京瑞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3-2020 yaoz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师支持:北京易欧阳光律师事务所
近段时间夜校火出圈,很多打工人都选择下班之后去提升自己。部分选择了舞蹈、羽毛球、网球之类的课程,既能学习还能锻炼。但长时间不运动,关节功能下降,再开展这种长期性的“运动类”课程,很可能损伤关节。损伤的关节如果得不到很好地呵护,很可能在日积月累下演变为不可逆的骨关节炎[1]。那患上骨关节炎后如何治疗呢?临床上常用塞来昔布来治疗,那塞来昔布的功效与作用如何呢?跟着本文详细了解。
塞来昔布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先了解原研和仿制的区别
在说塞来昔布胶囊作用功效前,有一点要说的是,塞来昔布胶囊还分原研药和仿制药。原研药经过了严密的研发之路,拥有严苛、标准化的生产工艺标准,称得上行业“金标准”[2][3]。而仿制药,是以原研西乐葆塞来昔布为“蓝本”的模仿者和后来者。相较而言,作为国内外指南和专家一致推荐的临床首选药物[4][5][6][7][8][9][10],西乐葆不仅品质疗效更好,安全性也更有保障!
此外,还有多项研究证明,原研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在胃肠道方面具有显著的安全性优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美国疼痛学会、国际骨关节研究协会等多部指南推荐胃肠道风险高的患者选择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因此,对于骨关节炎合并消化道溃疡史或年龄大于60岁;吸烟、酗酒;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等);使用抗凝剂(如华法林、肝素)等胃肠道风险的患者。在选择这类药物之前,建议认准原研药。
原研塞来昔布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直击病症根源,止痛更治痛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主要由关节软骨的退化和破坏引起。因为创伤、肥胖和关节过度使用等因素影响,导致关节软骨基质遭到破坏,释放致炎因子引发炎症反应。而炎症又会不断加重关节软骨损伤,关节润滑功能随之下降,进而使得骨头直接接触和摩擦,最终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11]。由此可见,骨关节炎“痛在关节,根在软骨”。想要有效应对,不仅需要抗炎镇痛,还需要保软骨抑损伤!
原研塞来昔布西乐葆就能通过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镇痛、抗炎的效果。它服用后起效很快,一般可在30分钟内起效,并持续24小时持久镇痛[12][13]。同时,它还能降低根源关节的炎症反应,连续使用22周,相较间断服用效果更高,可显著减少骨关节炎的复发次数达42%[14]。实现止痛更治痛的治疗目的。此外,它还可促进软骨中蛋白聚糖、II型胶原蛋白的合成,抑制软骨细胞的凋亡,保护关节软骨,从而延缓骨关节炎的病情进展[15]。
上夜校学习舞蹈、羽毛球、网球等是好事,但也要及时关注到身体的异常情况,尤其是关节问题,以免在长期的忽视中导致关节反复受损,从而引发骨关节炎。不过,骨关节炎虽然是不可逆的,但可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实现长效管理。
参考文献:
[1] 尹合勇.退行性骨关节炎防治早知道[J].家庭生活指南,2024,40(05):116-117.
[2] 黄浪, 等. 北方药学. 2011;8(08):83-4.
[3] 李新刚, 等. 药品评价. 2013;10(12):8-12+21.
[4] Bannuru, R. R. , 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 27.11:1578-1589.
[5] 刘晓丹, 等.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8;49(7):999-1005.
[6] 李雪梅, 等. 中国新药杂志. 2015;24(8):865-8.
[7] 胡欣, 等.中国新药杂志. 2012;21(6):601- 4.
[8] McKenna F,et al. Celecoxib versus diclofenac in the anagement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Scand J Rheumatol.2001;30:11-8.
[9] Brophy, Robert H,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9(2022):30.
[10] Margreet. K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11] 马志燕,贺子晔,梁家铭,等.抗炎类药物治疗骨关节炎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24,42(11):66-74.
[12] Cheung R,et al. Analgesic efficacy of celecoxib in postoperative oral surgery pain: a single-dose, two-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active- a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Clin Ther. 2007;29:2498-2510.
[13] F. McKenna 2001
[14] Strand V, et al. J Rheumatol. 2011;38(12):2625-34.
[15] Alvarez-Soria MA, et al. Ann Rheum Dis. 2006;65(8):998-1005.
添加客服微信
为您精准推荐